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这些内容关乎招标采购行业!
浏览数:221 发布时间:2024-07-26 09:00:00
近日发布的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在第二部分“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第6条“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中,明确提出:推动市场基础制度规则统一、市场监管公平统一、市场设施高标准联通。提升市场综合监管能力和水平。健全国家标准体系,深化地方标准管理制度改革。
本文将从以下两点对《决定》进行浅析。
1、加快在线监管系统建设与完善大监督体系,不仅是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基石,更是推动市场基础制度规则统一、市场监管公平统一及市场设施高标准联通的关键举措。
要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统筹发展和安全,必须加快在线监管系统建设,完善大监督体系,紧盯招标采购贸易等重点环节,防范各类经营风险。《决定》的内容里提到:“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完善管理监督体制机制,增强各有关管理部门战略协同”。这就要求各方从监管责任、监管协同和监管方式三个方面担起监管责任。
可通过创新的数字化监管方式,推动现场监管向全流程数字化监管转变,畅通招标投标行政监督部门、纪检监察机关、司法机关、审计机关监督监管通道,建立开放协同的监管网络。打造全覆盖、全要素、全链条的智慧监管平台,完善平台功能,建立健全的交易综合监管体系,强化关键环节管控和监督联动。
值得一提的是,精彩纵横作为江西省国资委出资监管企业采购交易智慧监管平台技术服务提供商和江西省国有企业交易服务平台运营商,在监管方式上不断寻求突破与创新,通过“互联网+大数据监管”模式,构建省国资委监督指导、监管企业履行主体责任、采购平台提供专业服务三个层次的责任体系,提升采购效益,防止权力滥用。
2、在当下互联互通的背景下,推进公共资源交易平台整合、系统的适度竞争和开放是必然要求和方向。
开放的平台生态体系是公平高效的市场化运作机制的基础,而市场化运作机制也将不断促进行业平台生态体系的健康发展。目前,公共资源交易的交易环节缺乏一定公开、透明的竞争机制,也有可能出现交易系统被技术垄断、技术壁垒、技术封闭,甚至腐败现象,这不仅加大了公共资源交易腐败的风险,也直接影响了公共资源交易的效率、效益和效果。因此,推进公共资源配置市场化可使市场交易信息更加公开透明,市场秩序更加规范有序,有利于不断提高专业化水平和资源利用效率,还可以突破地域限制,促进统一大市场建设。
近年来,各地整合建设统一的公共资源交易平台行动中,已有部分地区的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向包括国有企业建设单位在内的非政府自建电子交易系统开放对接。比如:2021年,上海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开放对接市场化电子交易平台,市场主体可以自主选择交易平台进行交易。安徽合肥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积极主动对接第三方电子交易系统,实现信息资源充分共享。
这就意味着,若要“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需通过系统对接、信息互联共享的方式,以开放包容的姿态对接市场主体依法建设的各类电子交易系统,让招标人拥有更多自主权,其有利于扩大区域性交易市场的开放度、竞争性,保障各类重点项目招标规范、高效实施。具体体现在以下三方面:
一是保护市场公平竞争。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全面开放端口,与第三方电子交易系统数据对接,打破技术壁垒、“信息孤岛”和行业界限,实现公共资源交易信息的互联互通、融合共享。充分发挥企业的比较优势,带来市场充分竞争,有效提高公共资源配置效率和效益,促进行业良性发展,为构建全国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提供有力保障。二是提升公共服务水平。适度竞争和开放可以通过市场机制倒逼各平台供应商通过依法合规的市场化竞争提供高效服务,这一机制可以极大地激发企业加快服务创新和技术创新,为市场主体、社会公众、行政监督部门提供高效、优质、便捷服务,切实提升市场主体满意度、获得感。三是促进监管公正。开放机制更有利于多方参与,进一步提升行业的透明度和违规操作成本,降低行业围标、串标乱象。此外,适度竞争的机制也会促进服务专业化的纵深发展,引导各类交易更加凸显采购效益,更加突出招投标的市场化属性,减小监管难度,提升行业监管水平。
道阻且长,行则将至;行而不辍,未来可期。通过加快在线监管系统建设、完善大监督体系以及推进公共资源交易平台的整合与开放,我们坚信能够构建一个更加统一、高效、公平的市场环境。在这个过程中,不仅监管能力和水平会得到提升,市场主体的活力和竞争力也将得到进一步激发。我们期待在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宏伟蓝图将成为现实,为推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力。